在后台收到不少读者提问:
“发现牙齿上有小黑点,医生说是浅龋,但建议先不处理,这是为什么?”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。
浅龋是指龋坏仅局限在牙釉质表层,还没有深入到牙本质的情况。
从外观上看,可能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色斑点、褐色小点或轻微凹陷。
很多人在照镜子时偶然发现这些小变化,心里就开始打鼓。
(此处可插入浅龋牙齿特写图片)
从这张特写图可以看到,牙齿咬合面上有几个明显的褐色小点,这就是典型的浅龋初期表现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小黑点往往比肉眼看到的要浅很多。
1. 龋坏可能停止发展
牙齿的龋坏过程并非一定会持续恶化。
当口腔环境改善后,浅表的龋损可能会停止发展。
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,随着牙齿的继续矿化,浅龋有时会自行“修复”。
张医生告诉我们:
“看到浅龋就急着补,反而可能破坏更多健康牙体组织。
我们会先评估患者的日常清洁情况和饮食习惯。”
2. 补牙需要磨除健康牙体
补牙时,为了获得良好的固位形,医生往往需要磨除部分健康牙体组织。
对于非常表浅的龋坏,磨掉的健康牙体可能比龋坏本身还要多。
李医生分享了一个术例:
“上周有位患者坚持要补门牙上的一个小黑点,结果补完后反而更明显了。
其实那个黑点只是色素沉着,根本不需要处理。”
3. 定期观察更稳妥
对于不确定是否会发展的浅龋,医生通常会建议3-6个月复查一次。
通过定期检查,可以动态观察龋坏的变化情况,避免过度治疗。
王医生说:
“我有个患者跟踪观察了两年,那个浅龋点一点都没扩大。
如果当初贸然补牙,现在可能已经需要重新处理了。”
虽然很多浅龋可以观察,但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处理:
1. 龋坏位于牙齿邻面,牙刷难以清洁到的位置
2. 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,无法确保有效清洁
3. 龋坏处于活跃期,复查发现持续扩大
4. 牙齿本身有发育缺陷,矿化程度较低
(此处可插入需要补牙的浅龋术例图片)
这张图片展示的就是需要及时处理的浅龋术例。
可以看到龋坏已经形成明显凹陷,且位于牙齿邻面,日常清洁难以到位。
对于暂时不需要补的浅龋,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:
- 使用含氟牙膏,每天刷牙两次
- 懂得使用牙线清洁牙缝
- 控制甜食摄入频率
- 定期口腔检查
- 必要时可做局部涂氟处理
刘女士分享她的经验:
“发现大牙有个小黑点后,我每天坚持用牙线,半年后复查医生说情况很稳定。”
发现牙齿问题时的焦虑我们都能理解,但请记住:
不是所有牙齿问题都需要立即处理。
特色的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更适合的建议。
如果你正在为一个小小的黑点纠结,不妨先做好口腔清洁,给自己3个月观察期。
很多时候,问题的答案就在耐心的等待中。
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?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。
下期我们将讨论“牙齿敏感”的那些事儿,敬请期待!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