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扩弓后我的脸会不会变宽?”“听说矫正能瘦脸,扩弓反而让脸饱满了?” 这些疑问几乎是每位正畸患者共同的担忧。关于牙齿扩弓与脸型的关系,坊间说法不一。实测数据与临床观察表明:扩弓对脸型的改变集中在面中下区域,但整体变化有限且高度个体化。下面从原理、影响机制和实际结果三方面为你解读。
什么是扩弓?
扩弓是通过矫治器(如螺旋扩弓器)施加温和力量,扩大牙弓的宽度或长度,为拥挤的牙齿创造空间。它主要分为两类:
• 骨性扩弓:针对青少年,通过打开腭中缝刺激新骨生成,增加颌骨基宽度。
• 牙性扩弓:通过调整牙齿倾斜角度扩大牙弓,适合各年龄段。
无论哪种方式,核心目标是解决牙齿拥挤和咬合问题,而非直接改变面部轮廓。
脸型由什么决定?
面部宽度主要取决于颅骨形态、肌肉和脂肪分布,牙齿仅位于牙槽骨内,移动范围有限。扩弓器虽能增加牙弓宽度(每侧约1-2mm),但无法显著改变颧骨或下颌骨的宽度。
尽管整体脸型不变,扩弓对下面部区域可能有微妙影响:
面中段:鼻底宽度可能微增
上颌扩弓时,腭中缝的打开可能轻微牵拉鼻基底软组织,使鼻翼基底宽度略有增加,但变化通常不足1mm,肉眼难察觉。
面下1/3:窄脸更显柔和,宽脸几乎无感
• 若原本面下1/3狭窄(如下巴尖、颌部内收),扩弓后牙弓支撑力增强,可使脸颊软组织更饱满,线条更流畅。
• 若脸型较宽或方正,扩弓则难有视觉影响。
例如一位成年患者反馈,扩弓后原本干瘪的脸颊丰盈起来,因牙弓扩大后肌肉附着点改变,但未影响颧骨或下颌角。
咬合调整间接优化轮廓
牙齿排列整齐后,咬合力分布更均匀,可能缓解单侧咀嚼导致的肌肉不对称,使下面部更协调。
青少年 vs 成人:结果差异显著
• 青少年:骨骼可塑性强,骨性扩弓可增加颌骨基宽度,引导颌面发育,改善上颌发育不足导致的“窄脸”问题。
• 成人:腭中缝骨化后,扩弓以牙性移动为主,骨变化极小,需结合正颌手术才能改变骨骼结构。
初始脸型决定变化方向
• 窄长脸或牙弓重度狭窄者,扩弓可能优化下面部比例;
• 圆脸或宽脸者,扩弓后脸型几乎不变。
临床中未见“瓜子脸变方脸”的实例,因扩弓不涉及下颌角等支撑点。
扩弓首要解决功能问题
它用于治疗牙列拥挤、反颌(地包天)、呼吸不畅等,而非瘦脸或丰颊。盲目追求脸型变化可能忽视咬合功能,导致牙齿松动或关节负担。
专科评估不可或缺
正畸医生需通过牙模、X光片分析骨量与牙量差距。若牙弓扩展空间不足(如牙缝过大),扩弓可能不适用。
实测表明,牙齿扩弓对面中下区域有精细调整——窄脸可能更柔和,宽脸则难有变化。但无论何种情况,它无法突破骨骼限制,更不是“面部整形术”。与其纠结脸型,不如聚焦矫正本质:扩弓为牙齿找回“丢失的空间”,让咬合回归正轨。当牙齿各归其位,笑容的自信终会点亮整张脸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