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听说扩弓只能扩上牙?下牙是不是就不用管了?”比较近后台收到不少这样的提问。其实,扩弓就像给牙齿“搬家”,上牙和下牙的关系就像上下铺的室友——单独调整其中一个,另一个可能“睡不安稳”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扩弓到底能不能只扩上牙?哪些情况必须上下牙一起扩?
扩弓的本质是扩大牙弓的宽度和长度,让拥挤的牙齿有地方排整齐。牙弓就像牙齿的“小房子”,当房子太小住不下时,要么拆墙扩建(扩弓),要么把多余的“家具”(牙齿)搬出去(拔牙)。而扩弓的“施工范围”,可不是只盯着上牙。
举个例子:如果孩子上牙弓狭窄导致反颌(地包天),但下牙弓宽度正常,这时候可能只需要扩上牙。但如果上下牙弓都窄,或者上牙扩了但下牙没动,咬合就会像齿轮没对齐——上牙扩开了,下牙却“卡”在原位,咀嚼时牙齿会“打架”,长期还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(比如张嘴咔咔响)。
上海长海医院口腔科副医师医师唐震指出:“大多数情况下扩弓需要上下牙一起调整,除非是单侧或局部畸形。盲目只扩上牙,可能破坏咬合平衡。”
1 上下牙弓都狭窄
这是比较常见的“联动扩弓”场景。比如孩子因为遗传或口呼吸习惯,导致上下牙弓都像“细面条”,牙齿挤成一团。这时候只扩上牙,下牙会像被挤扁的弹簧——虽然上牙有空间了,但下牙因为没扩,反而可能更拥挤,甚至出现后牙锁颌(上下牙咬不到一起)。
临床病例:12岁的小林因为长期口呼吸,上下牙弓宽度不足,前牙拥挤且反颌。医生通过固定式扩弓器同时扩大上下牙弓,3个月后牙弓宽度增加2mm,牙齿排列明显改善,咬合也修养了正常。
2 反颌(地包天)合并下颌后缩
有些孩子地包天是因为上颌发育不足,同时下颌也“缩”在后面。这时候如果只扩上牙,虽然能改善上颌宽度,但下颌可能因为“没跟上节奏”而显得更后缩,面部侧貌反而更不协调。联合扩弓(上下牙一起扩)配合前方牵引器,能同时刺激上颌生长和下颌前移,结果更稳定。
3 矫正前的“预备动作”
很多正畸方案会把扩弓作为头一步。比如需要拔牙矫正的病例,医生可能先通过扩弓获得少量间隙,减少拔牙数量;或者为隐形牙套“铺路”——牙弓宽度合适了,牙套才能更贴合牙齿移动轨迹。这时候上下牙弓的协调性至关重要,单独扩上牙可能影响后续治疗。
1 单纯上颌狭窄
如果孩子只有上牙弓狭窄(比如单侧后牙反颌),而下颌宽度正常,这时候可以“比较准打击”——只扩上牙。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需要医生通过X光片和模型分析严格判断。
2 成人局部微调
成年人的颌骨已经定型,扩弓主要靠牙齿倾斜移动(牙性扩弓),而不是骨缝打开(骨性扩弓)。如果只是上牙局部拥挤(比如门牙歪斜),而下牙排列整齐,医生可能用隐形牙套或活动式扩弓器局部调整上牙,但会密切监控咬合变化。
1 年龄是关键
青少年(尤其是12-15岁)是扩弓的“黄金期”。此时上颌骨的腭中缝还没完全闭合,像“橡皮泥”一样容易被推开;而成年人扩弓更多是“牙齿挪窝”,结果有限且容易反弹,可能需要联合骨钉或手术。
2 扩弓器不是“一戴了之”
固定式扩弓器需要每天旋转螺丝加力(快速扩弓每天2次,慢速每2天1次),活动式需要患者自己摘戴加力。初期可能会有胀痛感(像牙齿被“轻轻拉伸”),一般1-2周适应。比较关键的是——必须按时复诊!医生会根据牙弓变化调整力度,否则可能扩过头或没结果。
3 口腔卫生是“保命符”
扩弓器容易藏食物残渣,尤其是固定式的螺丝和带环周围。如果不认真刷牙,分分钟龋齿找上门。建议用儿童软毛牙刷+牙缝刷清洁,饭后用漱口水(不含酒精)冲一冲,定期涂氟防蛀。
回到比较初的问题:扩弓只能扩上牙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是否需要上下牙一起扩,得看牙弓狭窄的范围、咬合关系和年龄阶段。就像拼乐高——上牙和下牙是两块关键积木,只有对齐了,才能搭出稳定的“牙齿大厦”。
如果你正在纠结是否需要扩弓,或者担心扩弓结果,建议找正规口腔医院的正畸医生做个超全检查。毕竟,牙齿矫正不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而是让每一颗牙齿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舒适区”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