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位在孩子整牙路上跌跌撞撞走来的家长,此刻坐在书桌前敲下这些文字时,内心依然泛着酸涩的涟漪。
三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当我带着12岁的女儿走进口腔诊所时,绝不会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牙齿矫正,会成为我们家庭更煎熬的时光。
今天把这段经历完整写出来,希望能给正在犹豫的家长们一些真实参考。
记得头一次带女儿去检查时,正畸医生指着X光片说"上颌前突需要拔四颗牙",我握着女儿的手还在安慰"很快就能变漂亮了"。
当时完全被"早矫正早受益"的宣传冲昏头脑,没细问治疗方案就签了知情同意书。
看着女儿躺在牙椅上颤抖的手指,我甚至觉得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戴上牙套头一周,女儿半夜疼醒抱着我哭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。
钢丝划破口腔黏膜形成的溃疡,让每次进食都变成酷刑。
更让我崩溃的是,第三个月复查时发现两颗门牙出现明显松动,医生轻描淡写说"这是正常过程",却没告诉我如何应对这种突发状况。
当女儿第十次哭着说"妈妈我后悔了"时,我们母女爆发了更激烈的争吵。
她指责我"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让她受罪",我则哭诉"都是为你好"。
那段时间家里气压低得可怕,丈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,连向来活泼的小儿子都变得沉默寡言。
矫正到第八个月时,女儿开始频繁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。
带她去综合医院检查,医师拿着核磁报告严肃地说:"咬合垫使用不当导致关节盘移位,必须暂停矫正。
"这时才惊觉,当初选择的诊所连关节检查都没做,所谓的"可靠"不过是流水线操作。
在连续三个月出现进食障碍后,我们更终决定提前拆除牙套。
看着取下保持器的女儿,虽然牙齿排列整齐了,但那抹本该属于少女的灿烂笑容却再难寻回。
更让我自责的是,由于过早拔除恒牙,现在面临咬合功能长久性损伤的风险。
两年矫正期花费近五万元,这笔钱原本计划用来支持女儿的钢琴比赛。
更难以估量的是对亲子关系的伤害,现在女儿对我做的任何决定都充满抵触。
上周她偷偷告诉我:"班里同学都说我笑起来像机器人。
"这句话像把钝刀,反复切割着我的心。
终止矫正后,我们开始辗转各大医院进行关节治疗。
每周三次的理疗,每次看到女儿戴着固定器痛苦的表情,我都忍不住想:如果当初没有坚持整牙,现在她是不是还能无忧无虑地啃苹果?医生说完全改善需要两到三年,这个时间跨度让我几乎绝望。
现在坐在女儿房间整理她的旧照片,看着矫正前那个笑容灿烂的小女孩,终于明白有些美丽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。
作为过来人,我想对所有家长说:牙齿矫正不是简单的"变漂亮工程",它关乎孩子的生理健康和心理成长。
在做出决定前,请务必三思而后行,别让我们的"为你好",成为孩子一生的枷锁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