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就像被掏空的城墙,虽然炎症消了,但脆弱的牙体随时可能崩裂——这时候,牙齿打桩做冠流程就是给你的牙齿穿上“防弹衣”的关键操作!
今天带你拆解这套修复流程的5个核心步骤,看完就知道为啥牙医总说“别等牙齿裂成两半才后悔”!
你以为根管治疗结束就万事大吉?太天真!牙医会先给你安排一场精密“体检”:拍摄X光片或CBCT,360度扫描牙根长度、剩余牙体厚度、牙周健康状况。
这一步就像建房子前勘测地基,直接决定你能不能做打桩——如果牙根短得像火柴棍,或者牙周病严峻到牙槽骨萎缩,可能连打桩的资格都没有!
重点来了:打桩不是根管治疗“标配”,只有当剩余牙体组织不足原牙的1/3时才需要。比如后牙因为咀嚼压力大,通常比前牙更需要打桩加固。
这一步堪称“暴力美学”:牙医会用高速涡轮手机把牙齿磨成“小圆柱体”,听着吓人,实则是为了给桩核和牙冠腾出空间。
别担心,磨牙前会打麻药,整个过程像在给牙齿做“精密雕刻”。
关键细节:
必须干净清除龋坏组织,否则残留的细菌会让修复功亏一篑;
牙体预备量要正确到毫米级——磨太少,桩冠容易脱落;磨太多,可能伤及牙髓(虽然你根管后已经没牙髓了,但过度磨牙会缩短牙根寿命)。
终于到核心环节!牙医会根据牙根形态选择桩材料,目前主流有三种:
金属桩:强度高但影响核磁共振,适合后牙;
纤维桩:弹性接近牙本质,断裂不伤牙根,前牙优选;
全瓷桩:美观度满分,但价格较贵。
打桩过程像“拧螺丝”:先用扩孔钻把牙根管扩大成标准形态,再涂粘接剂把桩“钉”进去。这一步考验牙医对根管走向的把控,歪一点都可能让桩冠松动!
冷知识:有些诊所会用“智能化快速桩”技术,通过3D打印直接做出与牙根较好匹配的桩,省去传统取模等待时间。
打完桩后,牙医会用硅橡胶或藻酸盐材料给你取牙模,就像给牙齿翻模做“石膏雕塑”。取模时记得用鼻子呼吸,否则舌头乱动会导致模型变形!
取完模会给你戴个临时冠,这可不是装饰品:
保护预备后的牙体免受冷热刺激;
维持牙齿间隙,防止邻牙“占位”;
让你提前适应新牙冠的高度和形态。
温馨提示:临时冠通常用树脂材料,硬度不如持久冠,千万别用它啃排骨!
7-10天后,持久冠(烤瓷冠/全瓷冠)终于出炉!戴冠不是简单“扣上去”,牙医会反复调整:
检查边缘密合度:用牙线滑动测试,卡顿说明有缝隙;
调咬合:用咬合纸标记高点,精细打磨到上下牙能自然咬合;
粘接固定:用树脂水门汀或玻璃粘固剂把牙冠“焊死”在桩上。
不错提醒:戴冠后24小时内别用这边嚼东西,让粘接剂干净固化。之后也要避免咬硬物,毕竟再坚固的牙冠也扛不住开瓶盖!
标准流程是2-3次:
头一次:检查+打桩+取模;
第二次:戴冠(如果选择智能化快速桩,可能合并到一次);
第三次(可选):戴冠后复查咬合。
但如果你有龋坏未处理、牙周病需要先治疗,或者牙冠需要返工重做,次数可能增加。所以选对诊所和医生比纠结次数更重要!
牙齿打桩做冠流程就像给牙齿安排一场“重生剧本”,每个环节都藏着让牙齿多用十年的秘密。记住: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就像风干的木头,不打桩做冠,崩裂只是时间问题!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