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松动是口腔健康的"警报器",但很多人对松动的程度缺乏清晰认知。本文结合医学标准与日常观察经验,梳理出简单易懂的判定方法,帮助您在家初步判断牙齿松动级别,及时采取应对措施。
Ⅰ度松动(轻度)
牙齿仅在唇舌方向(内外方向)出现轻微活动,幅度小于1mm,相当于铅笔头厚度的移动感。此时牙龈可能呈现轻微红肿,但无自发疼痛,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/3。常见于早期牙周炎或外伤改善期,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重获稳固。
Ⅱ度松动(中度)
牙齿在唇舌方向活动度达1-2mm(约米粒叠加厚度),同时伴随近远中方向(左右方向)的松动。牙龈萎缩明显,可能出现刷牙出血或咀嚼无力感,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/3至1/2。此时需结合牙周治疗与固定措施,避免进一步恶化。
Ⅲ度松动(重度)
牙齿呈现多方向活动:唇舌方向超过2mm(接近绿豆大小),近远中方向及垂直方向(上下方向)均有明显松动,甚至出现旋转或倾斜。牙龈严峻退缩,牙根暴露超过1/3,常伴随脓液渗出或剧烈疼痛。此类情况多数需拔除,后续考虑种植修复。
头一步:手指轻摸找异常
洗净双手后,用食指指尖轻触牙龈与牙齿交界处(龈缘)。健康牙龈应如"橘子瓣"般饱满坚韧,若出现"火山口"状萎缩或一按即凹,可能已达Ⅱ度松动。用拇指与食指捏住牙冠,像摇小树苗般轻轻晃动,感受活动幅度。
第二步:咬合测试验稳固
取一张薄纸片或牙线咬住,缓慢闭合牙齿。若感觉牙齿有明显移位感,或咬合时出现疼痛,需警惕松动可能。也可通过咀嚼软质食物(如豆腐)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活动感。
第三步:观察细节防病变
牙龈颜色:健康呈粉红色,暗红或紫红色提示炎症
牙缝变化:突然变宽、频繁塞牙可能因牙槽骨吸收
冷热敏感:吸凉气或喝热水时刺痛,多为牙根暴露信号
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:
自测达Ⅱ度及以上松动,或48小时内快速进展
伴随剧烈疼痛、牙龈脓肿或发热(可能为急性感染)
外伤后牙齿移位、断裂或完全脱出(需2小时内急诊)
妊娠期或糖尿病患者出现异常松动(关联全身健康)
就医的科室选择:
牙周病专科:慢性牙周炎、牙龈萎缩
口腔颌面外科:外伤、瘤或囊肿引发松动
牙体牙髓科:根尖周炎导致的松动
日常防护:给牙齿"减震"的三大原则
正确刷牙:采用巴氏刷牙法,避免用力横刷损伤牙龈
饮食注意:减少硬物咀嚼(如坚果、冰块),避免单侧咀嚼
定期检查:每半年进行牙周探诊,早期发现隐匿性松动
牙齿松动不是"老了"的正常现象,而是牙周组织发出的求救信号。记住这个自测口诀:"一摸牙龈看形态,二摇牙齿测幅度,三察细节防病变"。如果自测达Ⅱ度松动,别犹豫,及时到专科口腔机构就诊,早干预才能保住天然牙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