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拔牙后,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是否患上干槽症。那么,究竟该如何判断是否患上干槽症呢?
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干槽症的诊断依据、拔牙后的异常症状以及干槽症的预防治疗方法。
一般来说,拔牙后2 - 3天出现剧烈疼痛,并且疼痛会向耳颞部、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,使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,这是干槽症较为典型的症状。
检查拔牙窝时,会发现牙槽窝内空虚,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,呈灰白色,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且有锐痛。
而且拔牙窝周围牙龈红肿,牙槽骨壁表面骨质坏死,有明显的臭味。这些表现综合起来,基本就可以诊断为干槽症。
如果拔牙后创口疼痛不仅没有逐渐减轻,反而越来越重的,那很可能是出现了问题。
拔牙窝内有明显的异味,这往往意味着创口存在感染。
拔牙部位周围的牙龈明显红肿,甚至可能出现溢脓的情况,这些都提示可能患上了干槽症。
在预防方面,拔牙前要做好口腔清洁,有炎症的牙齿要先控制炎症再拔牙。
拔牙过程中,医生要尽量减少创伤,保护好牙槽窝内的血凝块。
拔牙后,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嘱咐,注意口腔卫生,但在拔牙后的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,避免破坏血凝块。
饮食上要避免吃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以温凉、软食为主。如果不幸患上干槽症,也不用过于担心。
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局部麻醉下,用3%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拔牙窝,去除腐败坏死物质,然后填入碘仿纱条,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。
一般经过几次换药后,创口就会逐渐愈合。
总之,了解干槽症的诊断依据、拔牙后的异常症状以及预防治疗方法,可以帮助我们在拔牙后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。
一旦出现疑似干槽症的症状,要及时就医,积极治疗,这样就能尽快改善健康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