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> 首页 > 种植牙 > 医生不推荐种植牙的真相:这2类人种牙 = 白花钱,不如选传统修复

医生不推荐种植牙的真相:这2类人种牙 = 白花钱,不如选传统修复

非合作机构 机构电话: 作者:霜林   2025-06-12 14:48:25

种植牙作为“人类第三副牙齿”,凭借媲美真牙的功能和美观度,已成为缺牙修复的主流方案。但临床中,医生却常对部分患者直言:“别种牙,浪费钱!”这并非否定种植牙技术,而是基于患者个体情况的理性判断。本文结合临床病例与医学共识,揭示两类不适合种植牙的人群特征,并给出科学修复建议。

种植牙植体组成部分展示

头一类:骨量“贫瘠”者,种植体难扎根

种植牙如同在牙槽骨中“种树”,需要足够的骨量支撑。但牙周炎、长期缺牙未修复、外伤等因素,会导致牙槽骨萎缩。若骨量不足,强行种植可能引发三大风险:

  1. 初期稳定性差:种植体易松动,影响骨结合进程;

  2. 穿孔感染风险高:骨壁过薄可能导致种植体穿透,引发感染;

  3. 长期存活率低:缺乏骨支撑的种植体,使用年限可能缩短。

真实病例:58岁的张先生因牙周炎导致多颗牙缺失,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/3。他坚持要求种植,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种植体周围出现2mm骨吸收,不得不取出种植体,改用活动假牙过渡,待骨量修复后再行种植。

医生建议:骨量不足者需先通过植骨术、骨劈开术等增加骨量,或选择对骨量要求较低的修复方式,如短种植体、倾斜种植体,甚至传统修复方案。

种植牙植入图

第二类:全身疾病未控者,手术风险成倍增

种植牙虽是小创口手术,但仍需严格把控适应症。以下疾病未控制时,种植风险显著升高:

  • 糖尿病:血糖控制不佳者,伤口愈合延迟,感染风险增加3-5倍;

  • 骨质疏松症: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者,可能引发颌骨坏死;

  • 血系统疾病: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术中出血不止;

  • 免疫系统疾病:如类风湿关节炎,可能影响种植体与骨结合。

临床数据: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种植研究显示,血糖控制良好者(HbA1c<7%)种植成功几率与健康人群无异,但未控制者失败几率高达23%。

医生建议:全身疾病患者需经内科医生评估,将指标控制在稳定范围后再行种植。急性期患者可考虑过渡性修复,如即刻义齿、隐形义齿等。

种植牙品牌照片

传统修复≠妥协,适合的才是更好的

当种植牙受限时,传统修复方案同样能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平衡:

活动假牙:经济实用的过渡选择

  • 优势:价格亲民(单颗数百元起),适应症广,无需手术;

  • 适用场景:多颗牙缺失、骨量极差、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;

  • 升级方案:可搭配种植体形成“种植覆盖义齿”,提升稳定性。

固定桥:性价比之选

  • 原理:以邻牙为“桥墩”,通过烤瓷或全瓷桥体改善缺牙;

  • 优势:无需手术,咀嚼效率高于活动假牙;

  • 注意:需磨除邻牙部分健康组织,适合缺牙数量少、邻牙健康者。

病例对比:70岁的李奶奶因高血压未控制被建议暂缓种植,选择活动假牙过渡。半年后血压稳定,她改用“种植体支持式活动义齿”,既利用了剩余骨量,又提升了假牙稳定性,费用仅为全口种植的1/3。

单颗种植牙模型摆件

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种植牙?

  1. 术前评估三维度

    • 骨量:通过CBCT测量牙槽骨高度、宽度;

    • 全身情况: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血糖等指标;

    • 口腔卫生:牙周病需先治疗稳定。

  2. 医生资质核查

    • 确认医生执业资格及种植专项培训经历;

    • 查看同类病例成功几率数据。

  3. 机构资质审查

    • 核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种植项目备案;

    • 确认手术室是否达到层流过滤标准。

    • 种植牙3D图示

结语:理性选择,避开修复陷阱

种植牙并非“一劳永逸”的无所不能解药,盲目追求可能陷入“人财两空”的困境。对于骨量不足或全身疾病未控者,传统修复方案经过数十年临床验证,同样能实现咀嚼、发音、美观的修复目标。关键在于:与医生充分沟通,基于自身条件选择更适配的方案。记住,适合的修复,才是更好的修复。

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