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种植牙手术中,内提升与外提升是解决上颌骨骨量不足的两种核心技术。根据行业调研数据,内提升手术费用通常需额外增加3000元左右,而外提升手术费用则需增加5000元左右。这一差异主要源于手术复杂度、材料消耗及操作时间的不同。
内提升通过小创口方式在种植窝内完成上颌窦底抬升,创伤小、修复快;外提升则需切开骨壁直接剥离窦膜,操作范围更大,对医生技术要求更高。
适用技术:内提升
患者因单颗后牙缺失就诊,CT检查显示剩余骨高度约5.5毫米,符合内提升适应证。医生采用水压内提升技术,通过专用器械轻柔抬升上颌窦底黏膜,同步植入种植体与骨粉。术后患者只需局部麻醉,创伤小,修复周期约3个月,总费用(含种植体)约2.1万元。内提升在此类病例中既能满足骨量需求,又能控制成本。
适用技术:外提升
患者因长期缺牙导致上颌后牙区骨量重度流失,CT显示骨高度不足3毫米。医生采用外提升术,在颊侧骨壁开窗,剥离并抬起窦膜,植入大量骨粉及屏障膜。术后需严格避免擤鼻涕等增加窦腔压力的动作,修复周期延长至6个月。总费用(含种植体)约2.8万元。外提升虽费用较高,但能提供8-12毫米垂直骨增量,确保种植体长期稳定性。
适用技术:内提升
患者上颌窦位置异常偏低,导致种植窝制备时可能穿透窦膜。医生通过内提升术,在种植窝内精细抬升窦底黏膜3毫米,避免直接开窗。术后患者反馈肿胀轻微,2周后拆线,3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。此病例中,内提升以小创口方式解决解剖结构异常,费用较外提升节省约2000元。
适用技术:外提升+延期种植
患者因全口牙缺失需进行复杂骨重建,CT显示多区域骨高度不足。医生分阶段实施外提升术,先在双侧上颌窦外侧壁开窗,植入自体骨与人工骨粉,6个月后待骨量稳定再植入种植体。总治疗周期长达1年,费用(含种植体)约15万元。此类病例需外提升技术实现大范围骨增量,确保全口修复的长期结果。
适用技术:内提升+骨增量
患者牙槽嵴顶宽度不足4毫米,常规种植体难以植入。医生采用内提升术,结合骨劈开技术拓宽牙槽嵴,同时抬升上颌窦底2毫米。术后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预防感染,3个月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达标。此病例中,内提升与骨增量技术联合应用,既控制费用又提升手术成功概率。
内提升与外提升的费用差异源于技术复杂度与材料消耗。内提升适用于骨量轻度不足、需小创口操作的患者,总费用可控;外提升则针对重度骨缺损、需大范围骨增量的病例,虽费用较高但能确保长期稳定性。患者选择技术时,需结合CT检查结果、经济能力及医生建议,在费用与结果间找到平衡点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