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士百丹特种植牙之所以能成为缺牙患者的“救星”,关键就在于它针对不同口腔条件设计了6种核心规格——从骨量重度萎缩到前牙美学修复,每一款都精密匹配临床需求。下面就来拆解这些型号如何解决你的牙齿缺失难题。
如果你被其他医生告知“骨太少,不能种牙”,百丹特的3.0细径植体和6.5短植体可能就是转机。
3.0型号(直径3.0mm):
好比在狭窄地基上打桩,专为牙槽骨宽度不足设计。传统植体需要至少6mm骨宽,而3.0型号在4mm骨宽条件下就能植入,解决前牙区或长期缺牙导致的骨萎缩问题。临床反馈显示,它避免了植骨手术的痛苦和额外花费,适合不想折腾的患者。
6.5型号(长度6.5mm):
当牙槽骨高度不足(如上颌窦低、下颌神经管高位),6.5短植体通过增加直径补偿长度,避免损伤敏感结构。例如后牙区骨高仅5-7mm时,传统植体需复杂提升手术,而6.5型号可直达安心植入。
真实实例:一位上颌后牙缺失10年的患者,因鼻窦腔下沉无法常规种植,采用6.5型号后直接植入,术后半年啃苹果无压力。
针对后牙承重和前牙美观这两大痛点,百丹特用两款差异化型号给出答案:
BL柱型植体:
后牙区是咀嚼的“主战场”,BL柱型通过加粗设计(直径4.1-6.0mm)和复合螺纹分散咬合力。临床测试显示,其承受力可达传统植体1.3倍,尤其适合爱吃硬食或磨牙患者。
TP根型植体:
前牙种植的难点在于“看不出来是假牙”。TP根型模仿天然牙根的锥形,结合颈部仿牙色设计(淡黄色A2色),即使牙龈薄也不会透出金属灰。更关键的是,其平台转移技术能防止牙龈萎缩后露出黑三角,笑线更自然。
对多数人而言,通用型号兼顾了适应性与性价比:
3.5型号:
被称为“万金油款”,直径3.5mm适配90%的单颗牙缺失。无论是门牙还是前磨牙,其平衡的尺寸避免过度磨骨,尤其适合初次种植者。
4.1型号:
后牙区修复的性价比之选。加宽直径(4.1mm)增强稳定性,配合BST亲水表面加速骨结合。对比同类产品,其愈合期可缩短2-4周,适合想尽快戴牙冠的上班族。
瑞士百丹特的价格常被误读为“贵”,实则因型号和功能差异分层定价:
基础款(3.0/3.5/4.1):7000-9000元/颗
与韩系品牌价格接近,但四级纯钛材质和Tight-Fit无缝基台设计降低了后期发炎风险。
功能款(6.5/BL/TP):9000-13000元/颗
为复杂病例节省了植骨或二次手术费用(如上颌窦提升需5000-15000元),长期看反而更划算。
选择关键点:
骨宽度<4mm或高度<8mm → 优先考虑3.0或6.5型号;
后牙修复 → BL柱型抗压更强;
前牙修复 → TP根型美学得分更高;
找10年以上术例库的医师操作,型号优势才能发挥。
瑞士百丹特的真正价值,在于用精细的型号分工替代“一刀切”方案:
材质统一性:全系四级纯钛+亲水表面,骨结合成功概率达行业高位;
减少附加手术:针对骨不足的专属型号,让60%原本需植骨的患者直接种植;
40年使用寿命:临床追踪显示,规范维护下极少出现基台松动或边缘骨吸收。
结论:若你的牙槽骨被判定“条件差”,先别放弃!百丹特的6款型号本质是适应症精细拆解的结果——从直径3.0mm到6.5mm长度,从承重到美学,总有一款能绕开传统种植的禁区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