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口腔医学领域,穿颧穿翼种植技术被誉为“无牙颌患者的理想解决方案”,其技术难度与临床风险均处于行业金字塔尖。
首都大学口腔医院冯芝恩,凭借15年深耕该领域的专科积累,已完成300余例高难度穿颧穿翼种植手术,成为国内该技术领域的显要医师。
穿颧种植技术通过将种植体锚定于颧骨,为上颌骨重度萎缩或切除的患者提供即刻咬合功能,但术中需避开颧骨神经血管束,对术者解剖认知与操作精度要求极高。冯芝恩医生创新采用“动态导航+微动力系统”双保险技术:
- 动态导航系统:通过术前CT扫描与术中实时追踪,将种植体植入误差控制在0.3毫米以内,较传统自由手操作成功概率提升40%;
- 微动力系统:以每分钟2万转的超声骨刀替代传统钻针,减少术中出血与术后肿胀,患者术后2小时即可进食软食。
在300余例临床病例中,他成功为上颌骨全切除的舌癌患者、重度骨量不足的先天性无牙颌患者实施即刻种植修复,术后1年种植体存留率达98.7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一位65岁男性患者因上颌窦癌切除上颌骨,传统种植需进行6个月血管化腓骨瓣移植,冯芝恩医生采用“穿颧种植+个性化钛网重建”方案:
1.术中:在颧骨植入2枚种植体,同步放置3D打印钛网修复颌面轮廓;
2.术后:患者当天佩戴临时义齿,3个月后完成长久修复,咬合力修复至正常水平的85%;
3.随访:2年CT显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加12%,钛网与骨组织融合良好。
此类病例印证了其“功能与美学并重”的治疗理念。他主导制定的《穿颧种植临床操作规范》已被纳入团体标准,成为行业参考范本。
在好大夫在线平台,冯芝恩医生的患者评价中“精细”“耐心”“修复快”成为高频词。一位内蒙古患者留言:“冯医师用模型详细讲解手术方案,连术后3天的饮食清单都提前准备好。”
作为北京市健康科普医师,他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《种植牙十大误区》《术后护理指南》等科普内容,单条视频播放量超50万次,推动公众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升级。
从学术研究到临床实践,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制定,首都大学口腔医院冯芝恩医生用15年时间诠释了“靠谱”与“职责”的深度融合。对于无牙颌患者而言,他的存在不仅意味着技术突破,更是一份“重获咀嚼自由”的希望。如需了解更多穿颧穿翼种植信息,可通过首都大学口腔医院官网预约了解,开启个性化诊疗方案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