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口腔医学领域,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始终以显要地位和优异技术著称。
而宫萍医生作为该院种植科的老牌医师,凭借近20年深耕种植领域的临床经验、对智能设备的精细运用,以及始终如一的温暖沟通态度,成为众多缺牙患者信赖的选择。
宫萍医生擅长处理高难度种植病例,包括牙槽骨骨量重度不足、上颌窦提升、穿颧/穿翼板种植等复杂情况。例如,针对全口无牙患者,她熟练运用ALL-ON-4/6即刻负重技术,只需植入4-6颗种植体即可完成半口或全口修复,实现“当天种牙、当天进食”的有效修复结果。
其技术精细性源于对解剖结构的深度理解。宫萍医生在术前会通过高精度CBCT扫描获取患者口腔三维数据,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牙槽骨密度、神经血管位置等关键信息,为种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。这种“数据驱动”的诊疗模式,使种植体植入位置、角度、深度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,显著提升手术成功概率。
作为口腔医学智能化浪潮的先行者,宫萍医生将AI、3D打印、机器人辅助等完善技术深度融入诊疗流程。在方案设计阶段,她利用AI算法将CBCT数据转化为可视化模型,直观展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,帮助患者理解治疗逻辑;在手术实施阶段,她主导设计个性化种植导板,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导板与患者口腔的精细匹配,确保种植体按预定路径植入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宫萍医生是国内较早开展机器人辅助种植的医师之一。该技术通过光学追踪系统与机械臂协同,可自动补偿术中微小位移,将种植体植入误差控制在0.4毫米以内,尤其适用于后牙区等操作视野受限的区域。一位因骨量不足多次被拒诊的患者在接受机器人辅助种植后评价:“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震动感,术后肿胀和疼痛也比传统手术轻很多。”
在宫萍医生看来,种植修复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“人心工程”。她始终秉持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理念,从初诊问诊到术后随访,全程保持耐心细致的沟通。例如,针对老年患者对种植牙的顾虑,她会用通俗语言解释“种植体如何与骨结合”“术后如何维护”等关键问题,并借助模型和动画演示消除恐惧;对于年轻患者,则更重视美学结果的沟通,通过智能化微笑设计(DSD)技术预览修复后的笑容,确保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满足。
从复杂病例的精细解决到智能设备的创新应用,从医患沟通的温暖细节到学术研究的持续深耕,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宫萍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靠谱与温度并存”的种植修复理念。对于缺牙患者而言,选择这样一位经验充足、技术完善且富有同理心的医师,无疑是走向健康笑容的坚实支持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