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我在咀嚼坚果时突然感觉右下后牙传来异样震动——那颗使用了五年的种植牙牙冠竟从中间裂成了两半。更令人不安的是,尝试用舌头顶动残留牙冠时,能明显感觉到下方种植体出现了松动。这次意外让我头一次意识到,看似坚固的种植牙也需要面对断裂风险。
断裂当晚,牙根处开始出现间歇性钝痛,尤其当冷空气接触时刺痛感加剧。次日清晨,我前往常去的口腔诊所检查。医生通过CBCT扫描发现,种植体颈部出现了约2mm的断裂缺口,同时观察到部分骨结合区域出现吸收迹象。
"这种情况属于种植体疲劳性断裂,可能与长期咀嚼硬物有关。"医生指着屏幕上的三维影像解释,"断裂平面恰好位于骨皮质层,需要尽快取出,否则可能引发感染。"
在朋友推荐下,我联系了擅长复杂种植病例的王医生。初诊时,王医生没有直接给出方案,而是详细询问了我的使用习惯:"平时是否经常用这侧牙齿咬螃蟹壳或骨头?有没有夜间磨牙的情况?"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,种植体的维护远比想象中复杂。
经过深入评估,医生制定了两种方案:传统环切取出法和超声骨刀辅助取出。考虑到断裂位置接近下颌神经管,我选择了创伤更小的超声骨刀方案。
手术当天,医生先在牙龈处注射了局部麻醉剂。约五分钟后,下唇开始出现麻木感,但意识保持清醒。通过实时影像,我看到医生将超声骨刀的工作尖轻轻接触骨组织,高频振动产生的雾状水汽快速将骨屑冲走,逐渐暴露出断裂的种植体。
"现在要切断残留植体的连接部分。"医生突然开口,让我原本放松的神经瞬间紧绷。伴随着器械发出的细微嗡鸣声,能感觉到植体在缓慢旋转,大约两分钟后,断裂的植体被完整取出,整个过程没有明显疼痛,只有轻微震动感。
手术当天,创口处被放置了胶原蛋白海绵用于止血。护士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:24小时内避免漱口、不喝热水、不吃过热食物。当晚,我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了抗生素和止痛药,次日复查时,医生称赞创口愈合情况良好。
更让我意外的是术后第三天,医生主动发来复查提醒:"明天可以开始用改善新液含漱,促进软组织修复。"这种贴心的随访服务,让我对后续治疗充满信心。
三个月后,我接受了二次种植手术。这次医生特别调整了植入角度,并建议:"可以选用Roxolid钛锆合金植体,这种材料抗疲劳性能比传统钛合金提升30%。"虽然价格比普通植体高出约2000元起,但考虑到长期稳定性,我还是选择了这种新型材料。
现在,新的种植牙已经正常使用半年,每次复查时医生都会用探针检查植体稳定性,并用牙周探针测量骨水平变化。这种严谨的态度,让我真正理解了"种植牙是长期维护项目"的含义。
回顾整个过程,深刻的体会是:种植体取出并非想象中可怕,但选择经验充足的医生至关重要。我的主治医生在术前用模型演示了取出过程,这种透明的沟通方式极大缓解了我的焦虑。同时提醒大家,出现以下情况务必及时就医:
种植牙牙冠出现裂缝或松动
牙龈反复肿胀或流脓
用手轻摇种植牙有明显松动感
想分享的是,种植牙断裂不是终点,而是重新规划口腔健康的起点。通过这次经历,我养成了定期检查的习惯,现在每半年都会主动预约牙周维护,这种改变或许才是这次意外带来的更大收获。
· 相关阅读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