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牙作为目前主流的缺牙修复方式,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改善牙齿功能与美观,其流程涉及医学、材料学和美学等多领域协作。
本文将系统拆解种植牙全流程,结合特色医疗规范与临床病例,帮助读者多方面理解每个环节的关键细节。
术前评估是种植牙成功的首要环节,需通过多维度检查排除风险因素:
口腔检查:
使用CBCT(锥形束CT)扫描牙槽骨三维结构,测量骨高度、宽度及密度。例如,上颌后牙区需确保骨高度超过8毫米以容纳种植体。
检查邻牙健康状况,若存在牙周炎需先要进行牙周治疗,避免感染扩散至种植区。
全身健康评估:
排除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等影响骨愈合的疾病,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稳定范围。
询问用药史,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增加颌骨坏死风险,需调整用药的方案。
个性化方案设计:
根据缺牙位置、骨量及咬合关系,选择即刻种植、延期种植或骨增量技术。例如,前牙区美学要求高,可能采用“+引导骨再生”方案。
手术阶段需在严格无菌环境下完成,核心步骤包括:
麻醉与切口:
局部浸润麻醉确保痛感低操作,在缺牙区牙槽嵴顶作水平切口,翻瓣暴露骨面。
备洞与种植体植入:
使用逐级扩孔钻制备种植窝,深度需达到骨皮质下1-2毫米以增强初期稳定性。
植入纯钛或钛合金种植体,扭矩控制在35-45N·cm,避免过度加压导致骨坏死。
缝合与愈合:
采用可吸收缝线关闭创口,术后7-10天拆线。
植入后3-6个月为骨结合期,下颌骨因骨质致密通常需3个月,上颌骨因疏松需延长至6个月。
骨结合完成后进入修复流程,需兼顾功能与美观:
愈合基台安装:
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,安装愈合基台引导软组织成形,2周后形成理想牙龈袖口。
取模与牙冠制作:
使用硅橡胶或智能化口扫获取精细模型,全瓷牙冠需匹配邻牙色泽与形态。
调整咬合关系,确保牙冠与对颌牙接触均匀,避免咬合过高引发种植体松动。
实际修复:
通过螺丝固定或粘接方式安装牙冠,检查边缘密合度,防止细菌侵入导致种植体周围炎。
种植牙需长期维护,核心措施包括:
日常清洁:
使用软毛牙刷和牙间隙刷清洁种植体周围,每日使用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。
定期复查:
术后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复查,之后每年一次特色洁治,检查种植体稳定性及牙龈健康。
行为管理:
避免用种植牙咬硬物,如坚果、螃蟹壳等,减少种植体受力。
戒烟可降低种植体失败风险,吸烟者失败概率较非吸烟者增加。
针对骨量不足等难题,现代种植技术提供解决方案:
骨增量技术:
上颌窦提升术可增加骨高度,适用于上颌后牙区骨量重度不足病例。
引导骨再生术(GBR)通过植入骨粉和生物膜,促进骨组织再生。
智能化导板:
基于CBCT数据设计种植导板,实现精细定位,将手术误差控制在0.3毫米以内。
即刻修复:
前牙区可采用“即刻种植+即刻修复”技术,当天安装临时牙冠,满足美学需求。
种植牙全流程涵盖术前评估、外科植入、修复制作及术后维护四大阶段,每个环节均需严格遵循医学规范。
选择经验充足的医生、正规医疗机构,并配合术后维护,可使种植牙使用寿命延长。
随着智能化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发展,种植牙已从“功能修复”迈向“美学与功能并重”的新阶段,为缺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。
· 相关阅读 ·